吴向东押注“牛市”啤酒:白酒大佬的跨界突围战
来源:第一食讯 | 作者:第一食讯 总编 波哥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08 | 4105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8月8日下午,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开启个人首场直播,正式推出旗下首款高端精酿啤酒产品“牛市News”。据统计,全网观看人数超190万,最高在线人数17.8万,全网点赞超682万,成为当天酒业“最热”话题。

目前,中国酒业正处于深度调整周期之中,行业面临严峻挑战,在企业的“自救”手册中,“酒业大佬”们开始了各种花式试水,先是以五粮液、泸州老窖为首的白酒品牌,针对标品推出低度产品一度成为行业热点,后又有贵州珍酒推出大珍·珍酒一度成为行业话题,争相探讨其如此受欢迎的底层逻辑与核心打发,现在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推出风火轮中式五粮精酿啤酒,并以《秋天的第一杯精酿啤酒》出圈。

无独有偶,8月4日,珍酒李渡董事长吴向东在个人视频号高调宣布将于8月8日下午推出全新“牛市”啤酒。

"我要把新的生活方式带给大家,这款超级啤酒叫' 牛市 ',没错,就是你所理解的牛市!" 吴向东说道。

8月8日下午,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开启个人首场直播,正式推出旗下首款高端精酿啤酒产品“牛市News”。据统计,全网观看人数超190万,最高在线人数17.8万,全网点赞超682万,成为当天酒业“最热”话题。

这款定价88元/瓶的高端精酿,在白酒陷入深度调整期和政策波动影响的关键时刻横空出世,不仅是一次产品跨界,更是珍酒李渡应对行业结构性危机战略突围的利刃。


战略缘起:白酒困局中的破局之举

珍酒李渡推出"牛市"啤酒的决策,植根于其白酒主业难以逆转的下滑态势。2025年上半年,公司不仅营收创下上市以来最大跌幅,核心产品价格体系更出现倒挂现象。

更严峻的是,在茅台1935等竞品持续降价挤压市场空间的背景下,珍酒李渡亟需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。

因此,我们看到今年的珍酒一改往日稳步发展的风格,开始了热点频频的进击之路——不管是“大珍·珍酒”的爆火,还是“万商联盟创富论坛”的持续性开展,都让行业持续性的将目光聚焦在在贵州珍酒这个“贵州最大的民营酒企”身上。

精酿啤酒赛道的爆发式增长为其提供了战略窗口与巨大潜力。2025年,精酿啤酒在国内市场掀起热潮,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宠。去年京东超市“双11”期间,茶味啤酒的成交额同比增长5324%。金星、优布劳、辛巴赫等品牌表现亮眼,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。数据显示,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已从2022年的4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80亿元,仅去年一年,单一烟酒店的啤酒销售增长率就高达40%。

这个"有品类无强势品牌"的新兴市场,恰好匹配珍酒李渡寻求差异化竞争的需求。更关键的是,公司并非首次涉足啤酒领域,2017年,东北往事商贸董事长王笑卓推出了自有啤酒品牌辛巴赫精酿,吴向东旗下的金东投资正是股东之一。天眼查平台显示,辛巴赫精酿的母公司黑龙江辛巴赫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中,金东投资持股比例约为18%。

2024年,受精酿啤酒消费持续扩大以及个人自饮需求大增等影响,辛巴赫啤酒啤酒年产量达5000吨,销售额达到1.9亿元;今年上半年,辛巴赫啤酒方面宣布订单已超过110万箱(超2024年全年销量)同比增长112%,随后该公司以“渠道沉淀”为由宣布暂停招商。

2024年底,吴向东在湖南醴陵注册成立湖南东酿牛市啤酒有限公司,由上市公司珍酒李渡全资控股。当地政府信息显示,该公司拟投资建设金东集团啤酒生产基地项目,已初步进行选址。

随着“牛市”啤酒的上市,吴向东对啤酒领域从投资、参股转变为主动操盘,躬身布局重点打造的逻辑清晰可见,这一动作也被看作白酒深度调整期之下,部分“酒业大佬”对行业横向拓展和探索行业发展新可能性的信号,而今日“牛市”啤酒的闪亮发布,却早已是吴向东9年所布好的局,种下的因,而这个因,也将为"牛市"啤酒提供宝贵的渠道资源和运营经验。

吴向东的"生活方式"战略转型意图明显。在视频号中,他反复强调"过去悦人喝酒,现在要悦己喝酒"的消费理念转变,这与传统白酒的商务社交属性形成鲜明切割。

这种战略转向背后,是对年轻消费群体的精准洞察——后浪研究所《2024年轻人喝酒报告》显示 ,啤酒、果酒、鸡尾酒位列消费前三,占比均超40%,而白酒仅占31.8%。通过 "牛市" 啤酒,珍酒李渡试图将品牌形象从传统白酒的刻板印象中解放出来,建立与Z世代消费者的情感连接。

资本市场对这一战略调整给予了初步肯定。消息公布后,珍酒李渡股价连续三天上涨,累计涨幅达14.24%。

但股价波动终究是短期反应,"牛市"啤酒能否真正成为拯救公司的"牛势",还需产品力与市场接受度的长期检验。


产品解构:88 元高端定价的三重逻辑

"牛市" 啤酒以375ml铝瓶装、88元零售价的姿态高调入市,这个价格不仅远超青岛、雪花等工业啤酒(3-5元/瓶),甚至高于百威、喜力等国际品牌的高端产品(15-30元/瓶),直指精酿啤酒的价格天花板。这种激进定价策略背后,隐藏着珍酒李渡精心设计的商业逻辑。

原料与工艺的价值锚定是其高端化的基础。据公司披露,这款产品是公司耗时三年全力打造的高端精酿啤酒,精选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的两棱大麦芽和德国、比利时的高级酵母,通过"超级啤酒"工艺酿造。这种原料组合与工艺叙事,延续了白酒行业"原料决定品质"的认知逻辑,试图将消费者对高端白酒的价值判断迁移至啤酒产品。铝瓶包装的选择同样服务于高端定位——相较于玻璃瓶,铝瓶具有更好的密封性和保鲜性,单瓶包装成本高出3-5倍,同时赋予产品更强的礼品属性和社交传播价值。

渠道复用的成本优势支撑了其定价底气。珍酒李渡明确表示,"牛市"啤酒将优先招募具备团购资源的白酒经销商,借助现有商务客户网络实现市场渗透。这意味着啤酒产品可以共享白酒的渠道资源,大幅降低市场开拓成本。

价格带卡位的竞争策略体现了市场区隔思维。当前精酿啤酒市场呈现两极分化:工业巨头的精酿产品定价多在10-20元,原生精酿品牌主打30-50元价格带,而80元以上的超高端市场几乎空白。"牛市"啤酒的88元定价恰好填补这一真空地带,避开与现有玩家的直接竞争。

第一食讯总编认为,这一定价可能是"高端树品牌、中端冲销量"组合策略的第一步,在市场低迷与行业迷茫时,以热点效应与品牌势能打出行业最强音,塑造产品热度击穿迷雾,9年磨剑只为今朝试锋芒,从而立足市场建立高端啤酒品牌认知,后续有望推出30-50元的平价系列,形成产品矩阵。


营销与渠道:白酒基因的移植实验

珍酒李渡为"牛市"啤酒打造的营销体系,本质上是一场白酒运营经验的跨界移植实验。吴向东亲自下场担任"首席营销官",在个人视频号高频输出内容,从"为吹牛干杯"的调侃到"酒不是好东西,但没有比酒更好的东西"的矛盾金句,43条视频内容持续制造行业话题,这种"网红董事长"打法与其白酒时代的低调风格形成鲜明对比。

圈层营销的精准触达是其核心策略。借助珍酒李渡在白酒领域积累的高端客户资源,"牛市"啤酒通过"白酒 + 精酿"的场景捆绑进行客户转化。在商务宴请中推出"前半场白酒主宾,后半场精酿续场"的消费组合,既利用了白酒的社交属性,又为啤酒创造了饮用场景。

渠道协同的创新实践体现了资源整合能力。珍酒李渡的"万商联盟"招商模式被直接复制到啤酒业务,通过"30万货款 + 3万保证金 + 获赠公司股票"的低门槛政策吸引中小经销商。

内容营销的话题制造展现了互联网思维。"牛市"之名本身就充满话题性,既呼应了资本市场对公司业绩反弹的期待,又暗含"喝牛市、迎牛市"的吉祥寓意。产品名"牛市 - NEWS"则强化了信息传播属性,便于社交媒体分享。吴向东在视频中刻意营造的争议性形象,实则是为产品积累传播势能,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确实能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。


挑战与展望:一场尚未可知的我自升级

"牛市"啤酒的市场前景,取决于能否破解白酒跨界啤酒的历史魔咒。

1999年“茅台啤酒”成立。在2000年,茅台集团也曾斥资2.4亿元,从德国引进过一个啤酒生产线。产品上市时,甚至一度也还打出了“啤酒中的茅台”的口号。却年销量仅相当于三线小厂的教训表明,品牌溢价不能替代专业能力。

对于珍酒李渡而言,至少面临三重核心挑战。

品质认同的建立是首要难关。当前精酿啤酒市场鱼龙混杂,2023年超过60%的原浆啤酒存在质量问题,而行业尚未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。"牛市"啤酒虽强调原料优势,但消费者对白酒企业酿造啤酒的专业性天然存疑。如何通过第三方认证、专业品鉴会等方式建立品质信任,将直接决定其高端定位能否落地。

消费场景的重构考验市场洞察能力。年轻消费者将精酿啤酒视为"悦己微醺"的生活方式载体,追求居家独酌、露营小聚等轻松场景,这与珍酒李渡擅长的商务宴请场景存在代际差异。公司需要在保持白酒渠道优势的同时,开拓新的消费场景。

资源投入的可持续性面临业绩压力。珍酒李渡已明确表示"今年绝大部分预算开支都将向'大珍 '倾斜",在白酒主业亟需资金周转的情况下,啤酒业务能否获得足够支持这个还有待考证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突破,考验管理层的战略定力。

尽管挑战重重,"牛市"啤酒的探索仍具有行业启示意义。

它尝试回答的,是传统酒企如何在消费迭代中保持生命力的核心命题。如果能通过"白 + 啤"的生态融合,将白酒的品牌沉淀与啤酒的年轻基因有机结合,珍酒李渡或许能开辟一条跨界增长的新路径。

而这场豪赌的结局尚未可知,但它至少证明,在酒业的"熊市"中,仍有企业在勇敢寻找属于自己的"牛市"。

对于珍酒李渡而言,"牛市"啤酒的意义或许不仅在于能否酿出真正的"牛势",更在于能否通过这场实验,完成从传统酒企到现代生活方式品牌的艰难蜕变。

让我们拭目以待......